2006年4月,省委作出建设“法治浙江”决定,在此19周年之际,丽水市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实践范例评选及系列宣传活动,深入挖掘丽水法治实践故事,持续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热潮。 
丽水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引领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围绕“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为丽水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法律支撑。2024年12月,丽水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浙江省首个地级市“国字号”平台。 一、全国率先构建“动静结合”工作机制 。为破解传统模式针对性不足的难题,更好收集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在全国率先建立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在原有的20家静态基层立法联系点基础上,又在经开区科技企业、缙云人才科技中心、革命遗址集中村、镇等设立9处动态基层立法联系点,推动立法需求精准落地。丽水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制定全省首部革命遗址保护类地方性法规《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莲都区丽阳社区将立法联系点嵌入党群服务中心,通过“立法漂流袋”收集民生建议300余条;遂昌县王村口红色遗址群、龙泉驻龙红色小镇等红色资源集中地动态立法联系点针对立法中涉及的遗址保护管理人职责、保护措施、修缮利用等问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充分吸收基层意见和建议。 二、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多维优势提升实效。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专业化、行业化特点,实现“立法需求与民意供给”精准对接。乡镇街道、社区、企业、律所等20类联系点各展所长。如博翔律师事务所立足法律专长,参与多部法规起草和立法评估;壶镇联系点通过“老街法治铺”收集企业意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各联系点深度参与立法项目,各联系点每年聚焦2项左右擅长领域立法。如龙泉市剑池街道、莲都区丽阳社区等基层立法联系点,立足贴近群众特点,围绕生态环境治理、综合行政执法等事项,通过“立法意见漂流袋”等形式,入户调研询问,提出有关噪音污染、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等立法问题;莲都区雅溪镇利用农村集市开展普法活动,推动立法走入田间地头。 三、多形式打造“共建共享”民主实践。通过融合拓展、互助合作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立法热情。既注重通过平台深度融合,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资源。莲都区大港头镇打造“1+X+N”工作格局(1个代表联络站、X个信息采集点、N个信息员),雅溪镇使用“代表二维码”,延伸民意收集触角到群众家门口。又注重跨界协同创新,莲都区丽阳社区与博翔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物业管理条例修改社区辩论会,组织群众、专家、企业代表共商条款,推动“业主共有收益透明化”等创新规定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