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田县司法局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侨乡特色法治文化品牌,不断夯实“法治青田”基础保障。
一、夯实基础,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巩固发挥好法治宣传橱窗、专栏等传统阵地的同时,利用好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农村文化大礼堂建设等有利契机,挖掘本地文化底蕴,积极融入法治元素,在全县集中建成一批有特色、有内容、有品味、群众看得见的“普法农家院”、“诚信守法企业”、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校园等法治文化阵地。县司法局加大经费投入,喷绘大型法治文化墙150余平方米;高标准建成山口镇法治文化广场,打造江南实验小学和温溪一中两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模拟法庭、法治征文、演讲等活动;创建海口村、山口村、水南村为普法农家院,新增法治宣传栏100多个,新建法律图书角15多个。截止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8个,诚信守法企业7家,实现了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二、注重实效,推进法治文化意识广渗透。持续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组建县“七五” 普法讲师团、“七五”普法志愿者队伍,利用法律服务站,把握节点,抓住热点,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所,结合不同群众的法律需求,有的放矢开展法治宣传、讲座、咨询活动。编印发放了各类普法宣传资料、折页、手册5万余份;定制发放了普法雨伞、围裙、茶杯等趣味性较强的法治文化用品3万余份,深受群众欢迎;利用公交车、电子显示屏,设置普法标语、横幅、标志,让群众走到哪里都能“眼前有法”;同时依托“农村数字电影下乡”活动,选取题材新、内容实、意义大的法治电影在农村巡回放映。据统计,2016年,举办各类法治讲座共计120场,开展普法主题宣传活动320场,电影下乡100余场次,进一步推进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三、拓展渠道,闯出法治文化平台新路子。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作用,积极利用好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打造普法新模式。在侨报开设“普法之窗”,一月一更新,重点宣传各类普法信息;搭建多样化的法治文化传播平台,建立了青田法治网、青田普法微博、青田普法微信等,通过“微普法”、“以案释法”等栏目向全县生动传递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积极探索“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将普法微信公众号功能升级强化,加入法律法规查询、学法考试系统等功能;联合移动公司向全县手机用户发放普法短信,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线上线下互动,进一步拓宽了受众面,有效提升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积极创新,打造法治文化品牌新亮点。挖掘整合侨乡文化,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作品,以文化的形式普法,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普法教育。鼓励群众性法治文艺作品创作,2016年,组建了一支法治平安建设文艺宣传队,深入农村开展法治类歌舞、相声、小品等巡回演出达30多场次,一个个精彩纷呈、喜闻乐见的节目深受群众欢迎;开展了法治书画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征集书画作品150多件,装裱之后,将书法作品送入各乡镇文化大礼堂;组织开展青少年“法在心中”之“宪法好声音”演讲比赛;征集法治动漫、微电影、法治征文等作品共计300多件,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法治宣传作品。
|